哲学里的湖南③丨登上螺旋上升的楼梯:绿色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
哲学里的湖南,今天带来的故事,是绿色发展里的辩证法——“否定之否定”。
就像走上旋转楼梯,绕了一圈,看似回到原处,其实已经上了一层楼。
”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的否定,万事万物就这样在扬弃中完成了发展。胡绳在《哲学漫谈》中,用一个轻巧的例子,通俗地阐明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原理。
但正沉浸在“肯定”这一阶段中的湖南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的职工们,在当时,或许并不想理会这个跟自己息息相关的“否定之否定”。
那是五六十年代,国家“一五”计划如火如荼的好时候。
烟囱林立,工厂火热。
株洲作为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获得4个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户,正迎来工业发展的全盛期。
清水塘,更是成了全国闻名的工业区,仅引入的专用铁路就有6条,密密麻麻的300多根大烟囱,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烟囱林”。
越来越多的工厂覆盖住曾经的沃野,沃野上的村民也开始洗掉手上的泥土,走进厂房。工人,成了一个时代艳羡的对象。
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水涨船高的福利待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株洲清水塘工业区的火热。
年近80岁的株冶退休干部刘宏岳仍记得,那时的工作强度大,污染重,但福利待遇好,他们每年有一个月的疗养期,“住在厂疗养院,什么都不做,好吃好喝的,还有牛奶喝”
60多岁的李琴华,是株化集团的退休职工,她仍记得株化集团自己构成的“小社会”里,有百货商店、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三甲医院、影剧院,甚至还有自己专属的奶牛场。
常年免费发放的鱼、肉、水果经常在家属宿舍前一排排摆满。工作服、皮鞋、手套等劳动用品,都是免费发放。走路上班的职工,甚至还有“走路费”。
清水塘惬意的日子就这样年复一年,没有人想过这日子有一天会结束,就像没有人注意到工厂窗外的烟囱,正一浪接一浪地排出乌黑的烟雾;没有人注意到排污口附近的水塘,开始寸草不生。
但规律之所以是规律,就在于万事万物都不可逃开。
渴望上升的清水塘,在踏上旋转楼梯后,终于遇到了“否定”的一面。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住在清水塘的居民们,开始不敢随意打开窗户了。因为外面永远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可即便这样,夜里也总会被呛醒。常年接触空气的不锈钢防盗网开始生锈,灰蒙蒙的天上只隐约见到太阳的光亮,星星和月亮,终于隐去了自己的行迹。
他们开始意识到,有些东西悄悄改变了。
但更多的改变,不是悄悄进行的。
2003年、2004年,“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接连扣在了株洲的头上。雷厉风行的整治开始“席卷”清水塘。
关停、治理,成了老职工们心里绕不开的痛。
这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调整带来的重大改变。就像一个小小的清水塘验证着“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国家前行的步伐,同样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的否定……
从新中国成立时的“大干快上”“多快好省”的发展模式,到而今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从粗放式生长到今天高质量发展,完成了使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就像走完了旋转楼梯的半圈——肯定走向了否定,不可磨灭的贡献走向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正如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所明确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一鲜明观点正是一个大国领袖的哲学思辩和科学论断。
随着历史进程、国家进程和社会进程的向前发展,是时候转过身,跨上新时代另一半上升的台阶了。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首次写进了五年规划。自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始在美丽中国深入人心并走上和谐共生的道路。
在湖南省委、株洲市委的全力推动下,株洲清水塘的老职工们,也小跑着跟上了国家的步伐——他们决定搬迁。
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无数人面临的下岗、失业,是眼见自己用扁担和肩膀挑起的辉煌坍塌、消散。
他们不懂高深的哲学原理,却也知道曾经建厂是为了株洲的发展,为了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今搬迁同样是为了株洲的发展,为了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虽目的相同,手段却要随着时代改变。
2014年10月,“株洲旗滨玻璃”的最后一根烟囱轰然倒地,清水塘整体搬迁拉开了序幕。老职工们走上了哲学的旋转楼梯,绕了一圈,终于踏上了向上的梯级。
一个接着一个,清水塘里的大型企业关闭、搬出,老职工们一部分跟着原有产业走,一部分提前退休,还有一部分跟着清水塘的后续产业走。即便不舍,但他们和清水塘,都会有更好的方向。
2018年12月30日,株冶集团廖舟厂长对肖永强工段长发出了最后一道指令,控制电脑面板上的运行数据复位为零。随着窑炉内最后一滴铅锌液被抽干,这座燃烧了5年的直接炼铅基夫赛特炉停止了工作,这也意味着,运行了63年的株冶在这一刻,全面关停。
至此,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工业产能全面关停退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而今,经历过“否定之否定”的清水塘,在扬弃中仿佛回到了原点,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每一个清水塘的老职工都明白,这个干净得一如往初的清水塘,正等着重新绘上“绿水青山”的经济底色。
更多“否定之否定”正在清水塘以外的地方发生着,正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战的部署里发生着。
曾被称为“世界锑都”的娄底锡矿山,为了生态的治理与保护,将192家冶炼企业重组为现在的7家。通过治理,废水实现了回用,荒山成了复绿示范基地。
发生了同样变化的还有“世界铅都”衡阳水口山,190多家落后企业,被关闭重组为5家规模企业。改变后,流经这里的湘江松柏断面水质稳定提高到Ⅲ类标准。
郴州三十六湾,滥采乱挖、千疮百孔的采矿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云飘荡在1000多米的主矿山顶,十多座风力发电机组随风起舞。
湘潭竹埠港,化工企业被关停28家,曾经的园区排污口,而今已经清澈得可以垂钓,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标准。
这些关停、治理的地方,也曾像株洲清水塘一样,享受过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也经历了从肯定走向否定的阵痛,但在“否定之否定”到来之际,他们终将收获像绿水青山一样繁荣的“金山银山”。
2013年以来,湘江流域先后实施3058个整治项目,关停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034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5平方公里,复绿矿山1500多公顷,新增造林500多万亩,重现了鱼虾遨游、水波荡漾的昔日景色。
在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坚决守护一江碧水”“誓还洞庭湖一湖清水”的施政誓言里,在湖南总河长、省长许达哲“夏季攻势”等一系列重拳中,从湘江流域到环洞庭湖,从生态修复到绿色发展,“否定之否定”的发生与发展,契合着湖南的发展脉络,也始终追随着国家的步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部地区崛起必须是绿色崛起,要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
经历过阵痛的湖南,而今已经登上旋转楼梯的另一面。绿色崛起,开始呈现出清晰的“微笑曲线”。
清退了落后产能的株洲,聚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通过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全力打造了“中国动力谷”,轨道交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如今,“复兴号”高铁最核心的零部件产自株洲,电力机车、动车组、城轨等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流动的国家名片。踏上了旋转楼梯的株洲,经济增速不仅没有大的波动,产业已然实现优化转型。
长株潭城市群中,“绿心”熠熠生辉;华菱湘钢,今年头7个月的综合能耗同比降低约18%;望城区光明村,告别“脏乱差”,变身全国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益阳南县的传统稻田,如今既产稻、又产虾,不用化肥、农药,亩均纯收益在3000元以上;武陵山片区的邵阳绥宁,曾经粗放的“伐木经济”贡献了全县GPD的68%,而今“卖木头”变成了“卖风景”,农家乐、竹加工、杂交水稻制种、中药材……各种特色农林产业让经济风生水起,今年4月,已然成功脱贫摘帽。
12月6日举行的“2019湖南“‘一带一路”’绿色博览会”上,绿色经济的触角甚至伸向了遥远的非洲大陆。德国B&W国际项目及贸易有限公司、湖南中德孵化器科技有限公司、非洲Imamiah International NGO机构共同签署了中德加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将德国先进技术与湖南富裕产能相结合,共同拓展非洲市场,进一步推进湖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
这些绿色经济的崛起只是湖湘大地绿色动能展露的一角,却也足以瞥见“否定之否定”在其中的魔力。
从12年前建设“两型社会”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部署,湖南对发展路径的选择始终有着清晰的认识。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是走上旋转楼梯的湖南对绿色最深刻的认知,也是一场对山川大地的革新之旅。
从“一湖四水”的系统联治,重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到蓝天保卫战,还给人们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从净土保卫战,保证了“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安全;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美丽乡村享有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湖南,对绿色的关注同样是一个有机整体。
刚刚召开的湖南省委第十一届九次全会上,对绿色发展继续做出重要部署,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是湖南前行的方向,也是否定之否定后的航向。
而这样的航向,还需要更多像清水塘一样的地方,在发展的否定中忍受革新带来的反复与曲折,并在登上旋转楼梯后,支持着湖南走向更好的远方。
他们书写了“哲学里的美丽湖南”。
哲学里的湖南①丨谷子如何变成谷堆:扶贫攻坚中的“量变与质变”
哲学里的湖南②丨河流与堤岸的激荡:高质量发展中的“对立统一”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